n123752

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-35隐身战机和红旗-19反导系统,可

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40架歼-35隐身战机和红旗-19反导系统,可后脚态度立刻来了个360°大转变,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。   中巴关系一向被称为“铁杆兄弟”,但兄弟之间也难免偶尔掰掰手腕。   刚刚从中国带回40架歼-35隐身战机和红旗-19反导系统,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还没坐热回国的椅子,转头就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了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。   一个唱的是“合作进行曲”,另一个却像“贸易战前奏”,节奏切换得有点快。   这场突如其来的操作背后,其实并不全是“变脸”,更多是巴基斯坦在复杂国内外局势下的左右为难。   歼-35和红旗-19不是一般的军火,这不是买几辆车那么简单。   这批装备里,歼-35隐身战机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.01平方米,搭配霹雳-17导弹,射程可达400公里,能明显压制印度阵风战机。   红旗-19反导系统拦截高度高达150公里,就是冲着印度的“烈火”导弹来的。这些大杀器一上阵,南亚军备竞赛的烈度又往上推了一档。   不仅是单纯买装备,中巴之间这次的合作是系统级的。空警-500预警机、侦察系统、导弹防御,一整套“侦-攻-防”能力链条已经在巴构建起来。   而除了武器,中国还在经济上给足了“弹药”。37亿美元债务延期,正是帮巴基斯坦缓口气,缓解其外汇紧张的问题。   看上去一切都挺顺,直到巴基斯坦突然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了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。这一下把气氛搞得有点尴尬。   这事其实也不是“翻脸”,更多是巴国内经济实在顶不住了。巴基斯坦每年钢材需求800万吨,自产只有600万吨,而且只有10%能达国际标准。   全国350多家钢厂,大多设备老旧,生产效率低,成本比中国高出三四成。像去年卡拉奇一家大型钢厂倒闭,直接让300人失业引发抗议,这样的压力夏巴兹政府不能不管。   这些年中国钢材价格低、质量稳、交货快,的确抢了不少巴本地企业的生意。为了保住本土产业,巴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对中国连铸坯材征收了24.04%的反倾销税。   本来是想靠这道税墙缓一口气,结果反过来推高了建筑成本,连PKM高速都拖了工期,老百姓买房、政府搞基建都觉得吃力。   更糟糕的是,这种保护政策并没有让本地钢厂活得更好。设备还是70年代的,技术也没升级,出口竞争力也没提升。   现在巴基斯坦外储只有89亿美元,贸易逆差却高达120亿,政府没得选,只能继续打“钢铁保卫战”,哪怕得罪老朋友。   这一次复审,其实就是想再撑一年,给本土厂多点时间,但用的是WTO规则这张“合法牌”。表面看是程序,实则是拖延战。而背后更复杂的是政治账。   巴基斯坦的政治版图中,旁遮普省是重中之重,不光是经济大省,还贡献全国GDP的六成。谢里夫家族的根基就在这里,而钢铁业正是该省的顶梁柱。   5万多名产业工人背后,是2026年大选的关键票仓。对夏巴兹来说,这不是经济选择,而是政治生存。   再往远一点看,巴的外交路线也在悄悄调整。2025年2月,美巴联合举行“和平-2025”军演,还谈妥了F-16升级套件,这无疑是对中国军事依赖的一种平衡。   巴政府要在中美之间找一个“可控距离”,既不能得罪中国,也不想完全被中国绑死。   不过,这场钢铁风波并没有撼动中巴之间的战略合作。瓜达尔港货运量还在涨,莫赫曼德水电站也在加速推进。   中方企业甚至已经开始筹建拉沙卡伊经济区的钢铁深加工基地,从源头上解决“被关税”的问题。   而在军事合作上,双方依旧步调一致。歼-35的交付计划没有变,反导系统的联合训练也在按部就班推进。   中国商务部的回应也很克制,只是表示“密切关注”,没有升温对抗,这种姿态本身就说明,中巴关系还有很强的容错空间。   但这场博弈也暴露出一个深层矛盾:巴一方面在安全上高度依赖中国,另一方面又希望在经济上保持多元。这种“两面下注”的策略,短期可能稳住局面,长期却容易左右为难。   如果巴基斯坦继续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,迟早会陷入“保护主义陷阱”。技术上不升级,市场迟早会被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替代。   中国其实也不是没给出解决方案,比如湘钢为苏基克纳里水电项目提供特种钢材的合作样本,就是一种高端差异化路径,既规避贸易摩擦,又能帮巴提质升级。   未来巴也可能通过更广泛的多边平台来缓冲压力,比如申请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,为基建融资再拓一条通道。毕竟,靠征税保产业,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   这场“前脚军购后脚调查”的戏码,表面看是“出尔反尔”,背后却是巴基斯坦在军备安全、经济发展和政治生存之间的艰难取舍。对中国来说,理解这些现实的复杂性,比单纯看姿态更重要。